三教聖人

三教聖人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道德經(老子) 版本比較 -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By ChatGPT4o

 以下是《老子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的不同版本比較,涵蓋竹簡版、帛書版、和王弼版,並附上白話解釋。


竹簡版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白話解釋:

  • 天下的人如果都知道「美」為美,那麼「醜」也就出現了;如果大家都知道「善」為善,那麼「不善」也就存在了。
  • 一切事物都是相對而生:有和無互為依存,難與易互相成就,長與短互相比較,高與低互相對立,音和聲相互協調,前與後彼此跟隨。
  • 因此,聖人無為而治,教化百姓不依靠言語。
  • 萬物在他影響下自然運行,卻不干涉;幫助萬物成長,卻不占有;完成事業,卻不自居功勞。
  • 正因為不居功,所以功績永存。

帛書版(馬王堆帛書甲本)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 夫唯不處,是以不去。

白話解釋:

  • 當世人認為「美」是美時,「醜」也就出現了;當世人認為「善」是善時,「不善」也就隨之而來。
  • 有與無相生,難與易互相促成,長與短互相比較,高與低相互對立,音與聲相互協調,前與後彼此依附。
  • 所以,聖人無為而治,無言教化百姓。
  • 他任萬物自然生長而不加干涉,成就它們卻不據為己有,完成工作卻不依仗成果。
  • 正因為不自居功勞,所以他功績不會消失。

王弼版(現代通行版)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白話解釋:

  • 當大家都知道「美」是美時,「醜」就產生了;當大家都知道「善」是善時,「不善」就出現了。
  •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有與無互相生成,難與易互相促成,長與短互相比較,高與低互相傾依,音與聲相互協調,前與後相互依存。
  • 因此,聖人採取無為的方式處理事務,進行無言的教化。
  • 他讓萬物自然運行,卻不干涉;幫助萬物成長,但不占有;完成事業,卻不據為己功。
  • 正是因為不居功,他的功績才能永遠流傳。

比較總結

  1. 文字細微差異

    • 竹簡版用「相形」、「相傾」等字表述事物對比,而帛書版與王弼版用「相盈」、「相較」,語義稍有不同,但核心一致。
    • 「功成而弗居」(竹簡版)在帛書版和王弼版為「功成而不居」,表達方式略有差異。
  2. 結構簡練度

    • 王弼版語句簡潔,成為通行版;帛書版語意完整且接近通行版;竹簡版用詞稍長,更接近早期的口語化特點。
  3. 思想一致性

    • 三個版本一致強調相對性哲學:美醜、善惡、有無等都是相對而生。
    • 聖人「無為而治」的理念貫穿始終,強調自然和無私,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