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聖人

三教聖人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道德經(老子) 版本比較 -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 By ChatGPT4o

 以下是《老子道德經》第三章的不同版本比較,涵蓋竹簡版、帛書版、和王弼版,並附上白話解釋。


竹簡版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白話解釋:

  • 不推崇賢人,讓百姓不爭名奪利;不重視稀有的財物,讓百姓不會偷盜;不炫耀令人羨慕的東西,讓百姓不會生貪念。
  • 聖人治國的方法是讓百姓心靈平靜,物質充實,志氣平和,身體強壯。
  • 經常讓百姓保持樸素無知、少欲少求,讓那些聰明人也不敢巧取豪奪。
  • 採用無為而治的方法,自然天下大治。

帛書版(馬王堆帛書甲本)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白話解釋:

  • 不推崇賢能的人,百姓就不會爭奪地位;不珍視稀有的財寶,百姓就不會萌生偷盜之心;不展示誘人的東西,百姓的內心就能保持平靜。
  • 聖人治國的方式是減少百姓的慾望,充實他們的基本需求,削弱野心,增強體魄。
  • 經常讓百姓保持純樸少欲,這樣那些狡猾聰明的人也不敢隨意行事。
  • 以無為而治的方式治理國家,一切自然井然有序。

王弼版(現代通行版)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白話解釋:

  • 不推崇賢人,百姓就不會為名利爭鬥;不看重稀有的財物,百姓就不會生出偷盜之心;不炫耀誘人的事物,百姓的內心就能保持安定。
  • 聖人治國時,讓百姓心境空靈,物質生活充實,減少慾望和雄心,增強體質。
  • 經常讓百姓保持純樸少欲,這樣那些精明的智者也不敢妄動。
  • 採用無為的治理方式,天下自然會井然有序。

比較總結

  1. 文字差異

    • 竹簡版和帛書版的文字結構幾乎相同,但竹簡版在句法上稍微多了一些助詞(如「也」)。
    • 王弼版和帛書版在語句結構上保持一致,表達更簡潔。
  2. 思想一致性

    • 各版本均提倡「無為而治」,強調治國應避免激發民眾的慾望和爭鬥。
    • 主張以簡化和滿足基礎需求為主,不鼓勵炫耀、貪欲或追逐名利,這樣可以讓社會更加安定。
  3. 關鍵哲學思想

    • 「虛心實腹」的對比,反映了道家追求心靈平靜和物質簡樸的哲學。
    • 「無為而治」是道家治理理想,強調遵循自然規律,避免過多干預。

希望這個分析幫助你更清楚地理解第三章的核心思想和不同版本的異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