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的不同版本比較,涵蓋竹簡版、帛書版和王弼版,並附上白話解釋。
竹簡版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 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白話解釋:
- 古代那些善於體悟「道」的人,微妙而通達,深奧得無法識別。
- 正因為無法識別,所以只能勉強描述:謹慎得像冬天過河;警惕得像四面受敵。
- 庄重得像是客人;融化得像即將消散的冰。
- 樸素得像未加工的木頭;寬廣得像空曠的山谷;渾濁得像未澄清的水。
- 誰能使渾濁的水靜止下來而逐漸澄清?誰能使安靜的狀態經久持續而逐漸生機勃勃?
- 能守住這種「道」的人,不會使自己過於充滿。正因為不滿盈,才能長久不衰。
帛書版(馬王堆帛書甲本)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 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白話解釋:
- 古代那些擅長實踐「道」的人,微妙而深通,深奧得難以捉摸。
- 因為無法識別,只能勉強形容:他們謹慎得像冬天過河,小心得像四面環敵。
- 莊重得像對待貴客;融化得像即將消融的冰。
- 樸素得像未雕琢的木頭;寬廣得像空曠的山谷;渾濁得像未澄清的水。
- 誰能讓渾濁的水靜下來,逐漸澄清?誰能讓靜止的狀態持久,漸漸孕育出生命?
- 能守住「道」的人,不會使自己過於盈滿。正因為不盈滿,所以能永續而不枯竭。
王弼版(現代通行版)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 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不新成。
白話解釋:
- 古代善於實踐「道」的人,微妙玄通,深不可測。
- 因為無法完全認識,所以勉強用形容來描述:謹慎得像冬天過河,警惕得像四面環敵。
- 莊重得像是客人;流動得像即將融化的冰。
- 樸素得像未雕琢的木頭;寬廣得像深谷;渾濁得像尚未澄清的水。
- 誰能使渾濁的水靜下來,逐漸變得清澈?誰能讓靜止的狀態持續,從而生發新機?
- 能持守「道」的人,不會追求過度盈滿。正因為不盈滿,才能涵蓋一切而不致枯竭。
比較總結
文字差異:
- 竹簡版、帛書版和王弼版的文字基本一致,少數細節用詞如「蔽不新成」和「蔽而不新成」略有不同,但語義無差別。
- 此章結構對稱,文字高度凝練,三個版本均保持一致。
思想一致性:
- 三個版本一致地描述了古代「道」的實踐者:謹慎、柔弱、謙虛,呈現了與自然融合的狀態。
- 闡述了「靜以澄清、安以生發」的道理,強調內心的安靜與包容。
哲學意涵:
- 「古之善為道者」象徵理想的道家修行者,他們的品格如水,柔弱卻充滿生命力。
- 道家的核心是「不盈滿」:保持謙虛、適度,避免過度膨脹,從而永續不竭。
- 此章強調了修道者的心境與態度:謹慎小心、內外平衡、以柔克剛,這是與「道」相應的智慧。
希望這個分析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第十五章的核心思想及其版本差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