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的不同版本比較,涵蓋竹簡版、帛書版和王弼版,並附上白話解釋。
竹簡版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白話解釋:
- 五彩繽紛的顏色讓人眼花繚亂;複雜的音樂讓人耳朵失去聽覺;濃烈的味道讓人味覺混亂。
- 瘋狂追逐田獵會讓人心神不寧;珍稀的財物使人行為受到干擾。
- 因此,聖人注重基本需求,而不是追求浮華的外在享受,選擇摒棄這些干擾,回歸簡樸。
帛書版(馬王堆帛書甲本)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白話解釋:
- 五彩斑斕的顏色讓人眼睛迷亂;過多的聲音讓耳朵失聰;濃烈的味覺讓人口感混淆。
- 狂熱地追逐打獵,使人內心失去平衡;稀有的財物使人行為偏差。
- 因此,聖人重視物質需求的滿足,而非感官的過度追求,他捨棄外在虛浮,選擇內心的安定。
王弼版(現代通行版)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白話解釋:
- 過多的顏色使人眼花繚亂;雜亂的聲音使人耳朵聽覺遲鈍;濃烈的味道讓人味覺受損。
- 狂熱的狩獵活動讓人內心失控;追逐稀有之物使人行為失常。
- 所以,聖人注重滿足基本需求,而不沉迷於感官享受,他摒棄那些繁雜的外在追求,選擇回歸內心。
比較總結
文字差異:
- 竹簡版、帛書版和王弼版的文字幾乎完全相同,沒有實質性差異。
- 章節結構對稱,三個版本在句式和用詞上保持一致。
思想一致性:
- 三個版本都通過五色、五音、五味等具體事例,揭示過度追求感官刺激會帶來混亂和損害。
- 聖人選擇「為腹不為目」,強調以滿足基本需求為重,而非沉迷於浮華的外在享受。
哲學意涵:
- 道家反對感官的過度使用,認為它會導致混亂和內心的失衡,強調簡樸和內在需求的重要性。
- 「去彼取此」是聖人選擇的智慧:捨棄多餘,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符合道家的價值觀。
希望這個分析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第十二章的核心思想及其版本差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