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聖人

三教聖人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道德經(老子) 版本比較 -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 By ChatGPT4o

 以下是《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三章的不同版本比較,涵蓋竹簡版、帛書版和王弼版,並附上白話解釋。


竹簡版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白話解釋:

  • 言語簡單符合自然法則。因此,狂風不能持續一整個早晨,大雨也不會下滿一整天。
  • 誰造成這種現象呢?是天地的運行規律。既然天地的變化都不長久,何況是人呢?
  • 所以,奉行「道」的人,會與「道」相應;奉行「德」的人,會與「德」相應;迷失「道」的人,則與失去相應。
  • 與「道」相應的人,「道」會歡迎他;與「德」相應的人,「德」會歡迎他;與迷失相應的人,迷失也會接受他。
  • 如果誠信不足,就會導致他人的不信任。

帛書版(馬王堆帛書甲本)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白話解釋:

  • 簡短的言語符合自然法則。因此,狂風不能持續整個早晨,大雨也不會下滿一天。
  • 是誰造成這樣的現象呢?是天地的運行規律。既然天地的變化尚且不能長久,何況是人呢?
  • 因此,實踐「道」的人,與「道」相合;實踐「德」的人,與「德」相合;偏離「道」的人,則與失敗相合。
  • 與「道」相合的人,「道」會接納他;與「德」相合的人,「德」會接納他;與失敗相合的人,失敗也會接納他。
  • 若誠信不足,則難以得到他人的信任。

王弼版(現代通行版)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白話解釋:

  • 言語簡潔是符合自然法則的。因此,狂風不可能持續一整個早晨,大雨也不可能持續一整天。
  • 誰造成了這些現象?是天地的規律。既然天地的變化都不會長久,更何況是人呢?
  • 所以,遵循「道」的人,會與「道」相應;實踐「德」的人,會與「德」相應;迷失「道」的人,則與迷失相應。
  • 與「道」相應的人,「道」會接納他;與「德」相應的人,「德」會接納他;與迷失相應的人,迷失也會接納他。
  • 如果誠信不足,就會導致不被信任。

比較總結

  1. 文字差異

    • 竹簡版、帛書版和王弼版在文字和結構上幾乎完全一致,語義保持高度一致。
    • 表述簡潔明了,呈現了道家重視簡樸自然的風格。
  2. 思想一致性

    • 三個版本都強調了自然規律的短暫性,狂風驟雨的比喻展現了「變化無常」的道理,從而引出人應當順應自然、言行簡約。
    • 提出「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的觀點,說明了不同行為會引發對應的結果,強調「道」的包容性與公平性。
  3. 哲學意涵

    • 本章闡述了「自然」和「無為」的智慧:一切事物都有其自然的規律,過於強求或干預只會導致短暫的結果。
    • 「從事於道者」的觀念,體現了道家追求與「道」和諧的思想,無論是「道」還是「德」,都對應著行為的結果。
    • 最後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提醒人們誠信是與他人建立信任的基石。

希望這個分析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第二十三章的核心思想及其版本差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