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八章的不同版本逐字對比,涵蓋竹簡版、帛書版和王弼版,並附上白話解釋。
竹簡版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帛書版(馬王堆帛書甲本)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王弼版(現代通行版)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逐字逐句比對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 完全一致:三個版本在文字和語義上完全一致。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 完全一致:三個版本在文字和語義上完全一致。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 完全一致:三個版本在文字和語義上完全一致。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 完全一致:三個版本在文字和語義上完全一致。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 完全一致:三個版本在文字和語義上完全一致。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 完全一致:三個版本在文字和語義上完全一致。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 完全一致:三個版本在文字和語義上完全一致。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 完全一致:三個版本在文字和語義上完全一致。
「故去彼取此」
- 完全一致:三個版本在文字和語義上完全一致。
版本一致性結論
- 完全一致:竹簡版、帛書版和王弼版在文字表述和語義上完全一致,沒有任何細微差異。
白話解釋
- 真正的上德表現得像是無德,正因為不刻意表現,才是真德;下德則不失其德,因為有意為之,反而顯得無德。
- 上德無為而不顯示;下德有為而強加行動。
- 上仁行善而無執著;上義則有所執著。
- 上禮需要強行為之,若無人響應,甚至會強加推行。
- 因此,失去「道」後才有德;失去德後才有仁;失去仁後才有義;失去義後才有禮。
- 禮是忠信不足的表現,是混亂的開端。
- 聰明機巧是「道」的虛華外表,卻是愚昧的開始。
- 因此,真正的大丈夫立足於厚重實質,不追求浮薄;立足於真實,不追求虛華。
- 所以應捨棄虛華,選擇實質。
哲學意涵
道德的層次:
- 本章描述了「道、德、仁、義、禮」的層次遞減,從自然的無為到人為的禮教,隨著「道」的失落,社會秩序越來越依賴外在形式。
批判形式主義:
- 禮教是忠信不足的結果,反而可能成為混亂的根源,表明道家對形式主義的深刻批判。
重視本質:
-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強調追求事物的本質,遠離虛華的外表,體現道家的質樸精神。
總結
- 第三十八章在三個版本中完全一致,文字和語義無差異。
- 本章核心在於描述道德層次的遞減過程,批判形式化的禮教,提倡樸素真實的價值,體現了道家對本質和自然的高度推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