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聖人

三教聖人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菩提道次第淺說 【附錄: 淨空法師 有關 菩提道次第廣論 開示】

http://faculty.stust.edu.tw/~tang/shallow/3_ladder.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淺說 附錄: 淨空法師 有關 菩提道次第廣論 開示

從前聽 日常法師講解「菩提道次第廣論」,感覺到這真是一本把佛法濃縮的大論,讀過之後,許多觀念真是如撥烏雲猶賭青天,難怪相傳作者 宗喀巴大師佛經上佛預計出現的聖者,為智慧第一的 文殊菩薩之化身。目前坊間流通者為西藏學者 法尊法師的譯作,民國 太虛大師為之序

以筆者之程度,只能將大綱列於下,吸引讀者去讀這本書:
道前基礎:
歸敬頌造者殊勝、教授殊勝、聽聞軌理說法軌理完結軌理、親近善士、修習軌理、暇滿
下士道:
念死無常、三惡道苦、歸依三寶、深信業果
中士道:
求解說、思惟苦、思惟集、十二緣起、解脫正道
上士道:
入大乘門、菩提心次第、儀軌受法、學菩薩行、布施波羅密、持戒波羅密、忍波羅密、精進波羅密、靜慮波羅密、般若波羅密、四攝法、摩他、毘缽舍那
附錄略論(止觀
附錄二:菩提道燈論
附錄廣論釋要
附錄四:廣論科判

要知道佛陀住時,當時高級的宗教有九十六種之多,他們都見到輪迴的事實與真相,故勸修禪定或瑜珈修行,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會有輪迴?以及該如何突破?在相信輪迴以及對佛、法、僧三寶升起無比信心的基礎下,淺顯地將三士道說明如下:

下士道:
既然有輪迴,而輪迴的法則為「因緣果報」,想起三塗(地獄、惡鬼、畜生)之苦,令人毛骨悚然,想起生命在呼吸之間,故積極造善因,希望下一生比這一世更好。而如果不走向善的一條路,未來只有墮落途,故歸依三寶,求佛菩薩加持。

中士道:
雖然下一生比這一生好,可是下一生如果享受榮華富貴,反而忘了修行,結果徒然造更大的惡業,反而墮落更深,那該怎麼辦?如此看來,希求一生解脫輪迴之苦,才是釜底抽薪的辦法。故思惟、十二因緣之解脫正道。

上士道:
可是雖然自己解脫了,想起生生世世的父母,以及親屬、子女等,尚在輪迴生死之中,於是發廣大心,希望能度脫一切眾生(過去生中的父母),故惟有發菩提心,發願成佛途,才能滿足這願望,於是廣行六度,行菩薩行。

部廣論算是密教的經典,獨崇密宗, 日常法師宏揚此經,著重在前面顯教部分,意味若能明瞭融通此經,則念佛者念佛成就,學禪者學禪成就,…,並非要大家都一定學密也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光是看此書的「科判表」,就令人嘆為觀止了!年輕的讀者(年長者,不妨就一心念佛),有空去書店或圖書館「取經」吧!

參考書目:
菩提道次第廣論,宗喀巴大師著,圓明出版社


附錄: 淨空法師 有關 菩提道次第廣論 開示
. 如此你就能辨別了,凡是符合四依法的就是正法,與四依法相違背的就不是正法。
  今天我們見到許多學佛的人感情用事,有嚴重的分別、執著,就是法門不相同的,彼此存了很深的界限。譬如有人修學《菩提道次第廣論》,但是毀謗淨土。也有念佛的同修不服氣也毀謗他們,彼此互相對立。有些念佛的同修說:「他們批評我們,我們對他也反駁。」我就告訴念佛的同修說:「你們不是彌陀弟子,你們念佛也不能往生。」他面孔很沈著問我:「為什麼?我們護持淨土來反駁他,為何我們不能往生?」我就告訴他,《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密宗的前方便,這部論典是宗喀巴大師作的,是屬於宗經論。論典裡有兩大類,一類是宗經論,一類是釋經論釋經論是解釋經的,就是經的批註;宗經論是採取經典裡面的意義,並不依照經文,而是發揮裡面的道理。《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屬於宗經論,就是根據佛所講的原理、原則和修學方法。這是佛教的經典,你毀謗經論,不就是毀謗三寶?這些經典是佛菩薩說的,你不就是毀謗佛菩薩?經典是法寶,你不就是法?依照此方法修行成就的人很多,你不就是僧?你是念佛人,但是佛、法、僧,戒經裡講,毀謗三寶的罪過是墮阿鼻地獄,所以即使你佛念得再好,如何能往生?
  他問我:「那怎麼辦」?你要尊重別人。每個人的根性不相同,好比一個大學,你念的是文學院,他念的是法學院,文學院批評法學院,法學院罵文學院,這成什麼學校!因此,各人的根性不相同,喜歡念佛的就老實念佛,喜歡《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就依《菩提道次第廣論》,個個都有成就,個個都可以拿到學位,這才是正理。決定不能毀謗,要學《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自己謙虛,恭敬別人。你的心永遠是清淨的、真誠的,心淨則佛土淨,如此才能往生。
  因此,人家侮辱、毀謗我們,我們不回一句話,合掌恭恭敬敬給他行禮,念 阿彌陀佛,決定不罵他,這就對了。我要求淨土就不能毀謗三寶,這樣才能往生,他三寶是他的事情。這都是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六祖大師在《壇經》裡,也是這樣教導我們的。他不能接受、或有毀謗,我們合掌令歡喜。我們的根性不同,我修此法門能成就,他那個法門比我高,我沒有資格修他那個法門,所以我們對他那個法門要恭敬供養,怎麼可以毀謗?因此,這要很細心去觀察,才能辨別邪正、是非,成就自己的道業。 ……….
摘自 佛陀教育雜誌 2006.1.14 星期六 Vol. 24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