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大自然的五個基本法則(作者:胡蘭成)
大自然的五個基本法則(作者:胡蘭成)
(2009-01-24 22:37:53)
世界上有幾個基礎學問,如數學、物理學、哲學,還有中國文明的禮樂之學。宗教不能算是基礎學問之一,因為宗教沒有加以理論體系的學問化。學問必須是抽象化、理論體系化、而且是可以被證明的。證明是以理論來證明,還重要過以事實來證明,因為事實可被解說不同,而抽象的理論則如數學上的「全體大於部份」是絕對的。
凡人無論做一件事,造一件器皿,乃至建設天下世界,皆不能不依於諸基礎學問。但是這些基礎學問的精密程度如何,你必要知道了,你用它時纔可有個適當的態度。
如今的文化人以科學為諸學的準則與凡事的根據,不知科學亦要以自然法則為準則與根據。自然科學有許多地方並不能對應自然法則。所以科學不是萬法之法,大自然的法則纔是萬法之法。數學、物理學、哲學、禮樂之學、乃至藝術與宗教,皆是各以其獨自的方法及造形去對應大自然,其所到達的精密程度各有不同,所以諸基礎學問相互間,乃至與宗教之間,有彼此可以相通,相得益彰的地方,亦有扞格不相合的地方。若有不相合的,不能以此下彼,如雲人文學要合於科學,或兩不相下,如雲科學有科學的理,人文學有人文學的理,而是兩者都要依自然法則來評定。宗教也不例外。
中國人講王天下,大自然是統一的,世界當然可以統一。統一世界是先要來統一學問,諸基礎學問乃至宗教亦在內。如何可以把來統一?以大自然的法則為共同的標準則可以統一。大自然有五個基本的法則:
一、意志法則(大自然是有意志的,而此意志又同時是息。)
二、陰陽變化法則
三、絕對時空與相對時空的統一法則
四、因果性與非因果性的統一法則
五、循環法則
以上五基本法則,是易經裡多有說明,且普遍深入成為中國一般人的日常思想。物理學上是今世紀量子論,相對論的發見,與素粒子領域的諸現象的發見,始面對著了大自然的這五個基本法則,但是物理學者還不能明白。優秀的物理學者提出了有究極的自然,但是也沒有能力來作豁然無疑的理論的說明。這裡是要讓中國人來知己知彼,如大自然了。我現在就來分說究極的自然與五基本法則。
凡人無論做一件事,造一件器皿,乃至建設天下世界,皆不能不依於諸基礎學問。但是這些基礎學問的精密程度如何,你必要知道了,你用它時纔可有個適當的態度。
如今的文化人以科學為諸學的準則與凡事的根據,不知科學亦要以自然法則為準則與根據。自然科學有許多地方並不能對應自然法則。所以科學不是萬法之法,大自然的法則纔是萬法之法。數學、物理學、哲學、禮樂之學、乃至藝術與宗教,皆是各以其獨自的方法及造形去對應大自然,其所到達的精密程度各有不同,所以諸基礎學問相互間,乃至與宗教之間,有彼此可以相通,相得益彰的地方,亦有扞格不相合的地方。若有不相合的,不能以此下彼,如雲人文學要合於科學,或兩不相下,如雲科學有科學的理,人文學有人文學的理,而是兩者都要依自然法則來評定。宗教也不例外。
中國人講王天下,大自然是統一的,世界當然可以統一。統一世界是先要來統一學問,諸基礎學問乃至宗教亦在內。如何可以把來統一?以大自然的法則為共同的標準則可以統一。大自然有五個基本的法則:
一、意志法則(大自然是有意志的,而此意志又同時是息。)
二、陰陽變化法則
三、絕對時空與相對時空的統一法則
四、因果性與非因果性的統一法則
五、循環法則
以上五基本法則,是易經裡多有說明,且普遍深入成為中國一般人的日常思想。物理學上是今世紀量子論,相對論的發見,與素粒子領域的諸現象的發見,始面對著了大自然的這五個基本法則,但是物理學者還不能明白。優秀的物理學者提出了有究極的自然,但是也沒有能力來作豁然無疑的理論的說明。這裡是要讓中國人來知己知彼,如大自然了。我現在就來分說究極的自然與五基本法則。
【究極的自然】
以太說的結論
中國文明向來說有究極的自然,稱之為太極。印度人與日本人亦然,印度人稱究極的自然為涅槃,日本的則是高天原。若問這樣的話又有什麼益處?那麼這裡就單舉一件,數學的零即是中國人與印度人從太極與涅槃發想得來的。希臘人數學雖有名,但是發明不得零。零是歐洲人後來從阿拉伯人纔間接學得去的。
西洋人是自希臘以來不知有究極的自然。他們以為物質即一切,世界是「有」,更沒有所謂「無」。物質燒了灰,也又變回來,來來去去是這些物質,不滅亦不生,沒有減少了或新添了出來的。更沒有在這物質世界背後的究極的自然。亦沒有在物質世界以外的存在。但是,在物與物之間,連空氣亦沒有的空間,那又是什麼一回事呢?若是存在著這樣什麼亦沒有的空間,即不能說物質世界是一切,不能說世界都是「有」,沒有「無」的了。為答复這難問,他們乃道:物與物之間,即使連空氣亦沒有的真空裡亦還是有著物質的,只是太稀薄微小了,你感覺不到,亦未有方法測量,只能稱之為「以太」,「以太」於太空中無處不存在,所以都是「有」,不是「無」(以太亦非西洋人的創說,而是印度人所創說,見於奧義書) 。
究極的自然是「無」,未有物質與時辰方位,西洋人一概不知有這個。但是他們也還是要碰著「無」的困難問題。太空的話,是用以太來搪塞了,以太是假設,算你聰明;可是現實的無理數問題難容你打過門,西洋人自希臘以來為這無理數的問題困惑極了。無理數也是一個「無」字,但是西洋人總想不到這上頭去,因為「無」是只可以悟得的,不能用什麼思考方法。
以太說曾被用以解說光波。聲浪是通過空氣故有浪,光是在以太中航行故有波。及至十九世紀,更有Faraday從以太的存在入手來研究,發見了他的有名的電磁場法則。要到了今世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來,纔把以太來否定了。理由為:以大既亦是物質,然而沒有它的物質的場,運動與時空與形質的變換等事,這樣的存在是不可能的。但是後來以太又在物理學界復活,因為若無以太的存在,即新發見的素粒子領域的現象與天文上的空間現象便皆無法解說。
原子的直徑是一億分之一生的公尺,原子核的直徑又只有原子的百萬分之一,亦即一○億分之一生的公尺。構成原子核的陽子、中子等與繞原子核而公轉的電子,當然是更微小了。然而就在那樣極微的世界裡也有著浩浩空間,並無物質存在。原子世界是銀河系的縮型,我們的銀河系中如太陽的星有千億,半徑一兆光年的太空裡如我們的銀河系的銀河系群又有千億。太陽與其衛星之間,太陽係與銀河系之間,又太空中銀河系群的相互之間,大約可依原子核與原子,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比例,想見其更浩浩的空間,無有物質。縱使說有宇宙塵,那密度是在百萬立方公尺以內一個素粒子以下,此外全無物質。愛因斯坦晚年亦承認量子論與相對論不是一切。相對論物質是並不能填滿太空的,還是藉以太來填補嗎?但說以太是一種特異的物質,總是在理論上不能成立,因為絕對不可能有比素粒子更微小更玄妙的物質。
何以說絕對不可能有比素粒子更微小更玄妙的物質呢?因為素粒子是自無而生,將成物質,猶未成物質,那些已完全形成了物質的東西如何能遠比它更微小玄妙呢?
比素粒子更微妙的,只有是大自然的息,它更在素粒子出生之前,無處不瀰漫著,素粒子倒是從它生出來的。大自然的息是「無」,亦就是究極的自然。這只要把以太改說為大自然的息,就豁然明白了。世界物理學者之中,惟有湯川秀樹提出有究極的自然,說那即是莊子所謂混沌,但他亦尚未悟得這息與無。
西洋人是自希臘以來不知有究極的自然。他們以為物質即一切,世界是「有」,更沒有所謂「無」。物質燒了灰,也又變回來,來來去去是這些物質,不滅亦不生,沒有減少了或新添了出來的。更沒有在這物質世界背後的究極的自然。亦沒有在物質世界以外的存在。但是,在物與物之間,連空氣亦沒有的空間,那又是什麼一回事呢?若是存在著這樣什麼亦沒有的空間,即不能說物質世界是一切,不能說世界都是「有」,沒有「無」的了。為答复這難問,他們乃道:物與物之間,即使連空氣亦沒有的真空裡亦還是有著物質的,只是太稀薄微小了,你感覺不到,亦未有方法測量,只能稱之為「以太」,「以太」於太空中無處不存在,所以都是「有」,不是「無」(以太亦非西洋人的創說,而是印度人所創說,見於奧義書) 。
究極的自然是「無」,未有物質與時辰方位,西洋人一概不知有這個。但是他們也還是要碰著「無」的困難問題。太空的話,是用以太來搪塞了,以太是假設,算你聰明;可是現實的無理數問題難容你打過門,西洋人自希臘以來為這無理數的問題困惑極了。無理數也是一個「無」字,但是西洋人總想不到這上頭去,因為「無」是只可以悟得的,不能用什麼思考方法。
以太說曾被用以解說光波。聲浪是通過空氣故有浪,光是在以太中航行故有波。及至十九世紀,更有Faraday從以太的存在入手來研究,發見了他的有名的電磁場法則。要到了今世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來,纔把以太來否定了。理由為:以大既亦是物質,然而沒有它的物質的場,運動與時空與形質的變換等事,這樣的存在是不可能的。但是後來以太又在物理學界復活,因為若無以太的存在,即新發見的素粒子領域的現象與天文上的空間現象便皆無法解說。
原子的直徑是一億分之一生的公尺,原子核的直徑又只有原子的百萬分之一,亦即一○億分之一生的公尺。構成原子核的陽子、中子等與繞原子核而公轉的電子,當然是更微小了。然而就在那樣極微的世界裡也有著浩浩空間,並無物質存在。原子世界是銀河系的縮型,我們的銀河系中如太陽的星有千億,半徑一兆光年的太空裡如我們的銀河系的銀河系群又有千億。太陽與其衛星之間,太陽係與銀河系之間,又太空中銀河系群的相互之間,大約可依原子核與原子,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比例,想見其更浩浩的空間,無有物質。縱使說有宇宙塵,那密度是在百萬立方公尺以內一個素粒子以下,此外全無物質。愛因斯坦晚年亦承認量子論與相對論不是一切。相對論物質是並不能填滿太空的,還是藉以太來填補嗎?但說以太是一種特異的物質,總是在理論上不能成立,因為絕對不可能有比素粒子更微小更玄妙的物質。
何以說絕對不可能有比素粒子更微小更玄妙的物質呢?因為素粒子是自無而生,將成物質,猶未成物質,那些已完全形成了物質的東西如何能遠比它更微小玄妙呢?
比素粒子更微妙的,只有是大自然的息,它更在素粒子出生之前,無處不瀰漫著,素粒子倒是從它生出來的。大自然的息是「無」,亦就是究極的自然。這只要把以太改說為大自然的息,就豁然明白了。世界物理學者之中,惟有湯川秀樹提出有究極的自然,說那即是莊子所謂混沌,但他亦尚未悟得這息與無。
物質生滅論
西洋人自希臘到愛因斯坦的宇宙觀裡都是沒有生命的,因為他們主張物質不滅論,不滅則不生。日本大正昭和年間的天才物理學者寺田寅彥,最早已在物理學上感到了生命的氣息與物理學方法的限度。在有名的「寺田寅彥隨筆集」裡他幾次提出了「自然的縞模樣」的問題,例如池冰之棱紋竟會是這樣的好看,你用科學的方法依據氣流風向、溫度與水壓等來計算,到底也不能說明其故。雲霞的形態變化亦是如此。寺田又記秋日他在蕭寺散步,幾株樹每隔些時便落葉一陣子,差不多是同時落,又同時停止,彷彿是大家約好的,其時完全沒有風。這都不是科學的方法所可解說。
但這生命的問題,在物理學上正式被提出,是在發見了素粒子之後。素粒子自無生出,分安定的與不安定的二種,不安定的素粒子於出生後自百萬分之二秒至百億分之一秒的速度消滅。安定的素粒子的壽命則比較長,崩壞了亦能變為他種素粒子而再現,例如中子變為陽子。但不安定的素粒子則消滅了就是複歸於無了。如此,物質不滅論乃變成物質生滅論。
可是物理學者還久久想要保持物質不滅論,他們努力解說消滅了的素粒子其實皆轉化為其它種類的素粒子,而依舊存在著的。但他們說的只是安定的素粒子,至於一出生即消滅了的不安定的素粒子,則他們完全無法說明。便如安定的素粒子亦非皆可轉化,而是一部份轉化為他種素粒子,另一部份則崩壞了就此消滅了。新的安定的素粒子並非皆由崩壞了的素粒子轉化而來,亦有一部份是從究極的自然,無中生有地生出來的。湯川秀樹最早就注意到了素粒子於其崩壞時所失質量,與轉化為他種素粒子的質量不一致,他乃發見了介子來說明其故。後來他人又發見微中子,與奇妙族的粒子,都把來加入計算,總要使消失了的物能(energy)有個著落可以交帳。
但是一次又一次地有新發見的粒子,而須要重又被計算過。而且也解答不出崩壞之故,如陽子何故不崩壞為陽電子與光子?至於奇妙粒子更是出於豫想外的東西,不明自其來歷。再如微中子則至今尚是假想。
以此,物理學上乃於物能保存法則之外,加上了一個新發見的物能非保存法則。核子云之亂流,發生強的相互作用與弱的相互作用,因於強的作用而崩壞者,轉化為他種素粒子,物能依然保存,而因於弱的相互作用者則崩壞後物能不再保存,永遠失去了。這即是無論用怎樣的方法亦到底無法堅持那自希臘以來作為物理學的基礎的,物質不滅不生論了。
物質是有滅有生的,從宇宙線與天文學上更可看出來。
宇宙線的由來,天文學者起初根據物質不滅論,以為是星爆發後的殘骸播散為宇宙塵如雨一般降下,以後發見這個猜想不對,遂不知其故了。其實宇宙線是大自然的息,像風箱似的把它一大陣一大陣吹出來的。宇宙線與普通場合的素粒子一樣,都是從無生有生出來的。
天文學上何故有準星的出現,亦因拘於那陳舊的物質不滅論,物理學者至今不能解答。西洋的物理學者與日本的阪田昌一他們勉為之說,曰:準星是大空中極稀薄的宇宙塵忽然凝縮而成的,此一剎那間凝縮的速度是遠比光速更快。他為什麼要說比光速更快呢?因為太空中的宇宙塵(亦曰原始雲),其密度是百萬立方公尺以內一個素粒子以下,若非比光速更快的凝縮,則距離上鬥不攏來。但這比光速更快的原始雲凝縮的說法在理論上是不成立的,因為光子是如物質,如非物質,所以能有那樣快的速度,雖宇宙塵也不能快過光速。要快過光速,除非是素粒子從究極的自然的「無」忽然生了出來的那一剎那,那還有可能,而不能是什麼宇宙塵的凝縮。要解答準星惟有承認物質生滅論,準星也是大空中從無生有生出來的。
還有銀河系的物能的問題。以物理學的方法計算我們的銀河系的物能,照這樣的爆發與燃燒法,是三千萬年就要全部耗盡的,然而至今已過了五六十億年了還未耗盡,真是不知其故。於是天文學者又來推想了銀河係原來也有中心核。銀河系的直徑是約百萬光年,厚約一千五百光年,而中心核的直徑則一百至二百光年。中心核的總質量相當於太陽的質量的五百萬倍,其中包含著恆星與氣體。太陽及其近旁的恆星繞銀河系的中心核而公轉,環繞一回需時約二億年,這是已被知道的。銀河系的正中心發出巨大的水素的氣體,在擴展開來,這亦是用電波望遠鏡可以看得見的。一定是這中心核在不斷的供給水素,否則不能想像。
但中心核在不斷供給的水素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物理學者因要合於物能不滅不生論,乃作了這樣的臆說:全銀河系的星與星之間的空間裡,漂浮著水素的雲,其密度是一生的公尺以內約有一個原子,雖然如此稀薄,這水素雲中所有物質的總量是差不多相等於銀河系全體的星的質量。水素雲之外尚有埃塵的雲,其全質量為銀河系全質量的千分之一。然則銀河系中心核在不斷供給的水素乃是從這水素雲與塵雲轉化過來的。來來去去就只是這點物質,仍舊是物質不滅不生論。但這說的大半是杜撰,今世紀有了飛躍的發展的物理學與天文學至此卻因這頑固守舊,而倒退萎縮了。
萬物之理相通。數丈之地,土壤的物能供給力有限,而鬆樹繁榮得千年以上,那物能的一部份乃至大部份是松樹的生命自身所生出來的。又如人體的能力,也並非與供給的熱量卡路里相一致。銀河系中心核所不斷供給的水素,也是自無生有地生出來的素粒子。宇宙線與天文的事只要能從物質生滅論來看,就許多至今物理學上所視為謎的難題大都可以解答了。
但這生命的問題,在物理學上正式被提出,是在發見了素粒子之後。素粒子自無生出,分安定的與不安定的二種,不安定的素粒子於出生後自百萬分之二秒至百億分之一秒的速度消滅。安定的素粒子的壽命則比較長,崩壞了亦能變為他種素粒子而再現,例如中子變為陽子。但不安定的素粒子則消滅了就是複歸於無了。如此,物質不滅論乃變成物質生滅論。
可是物理學者還久久想要保持物質不滅論,他們努力解說消滅了的素粒子其實皆轉化為其它種類的素粒子,而依舊存在著的。但他們說的只是安定的素粒子,至於一出生即消滅了的不安定的素粒子,則他們完全無法說明。便如安定的素粒子亦非皆可轉化,而是一部份轉化為他種素粒子,另一部份則崩壞了就此消滅了。新的安定的素粒子並非皆由崩壞了的素粒子轉化而來,亦有一部份是從究極的自然,無中生有地生出來的。湯川秀樹最早就注意到了素粒子於其崩壞時所失質量,與轉化為他種素粒子的質量不一致,他乃發見了介子來說明其故。後來他人又發見微中子,與奇妙族的粒子,都把來加入計算,總要使消失了的物能(energy)有個著落可以交帳。
但是一次又一次地有新發見的粒子,而須要重又被計算過。而且也解答不出崩壞之故,如陽子何故不崩壞為陽電子與光子?至於奇妙粒子更是出於豫想外的東西,不明自其來歷。再如微中子則至今尚是假想。
以此,物理學上乃於物能保存法則之外,加上了一個新發見的物能非保存法則。核子云之亂流,發生強的相互作用與弱的相互作用,因於強的作用而崩壞者,轉化為他種素粒子,物能依然保存,而因於弱的相互作用者則崩壞後物能不再保存,永遠失去了。這即是無論用怎樣的方法亦到底無法堅持那自希臘以來作為物理學的基礎的,物質不滅不生論了。
物質是有滅有生的,從宇宙線與天文學上更可看出來。
宇宙線的由來,天文學者起初根據物質不滅論,以為是星爆發後的殘骸播散為宇宙塵如雨一般降下,以後發見這個猜想不對,遂不知其故了。其實宇宙線是大自然的息,像風箱似的把它一大陣一大陣吹出來的。宇宙線與普通場合的素粒子一樣,都是從無生有生出來的。
天文學上何故有準星的出現,亦因拘於那陳舊的物質不滅論,物理學者至今不能解答。西洋的物理學者與日本的阪田昌一他們勉為之說,曰:準星是大空中極稀薄的宇宙塵忽然凝縮而成的,此一剎那間凝縮的速度是遠比光速更快。他為什麼要說比光速更快呢?因為太空中的宇宙塵(亦曰原始雲),其密度是百萬立方公尺以內一個素粒子以下,若非比光速更快的凝縮,則距離上鬥不攏來。但這比光速更快的原始雲凝縮的說法在理論上是不成立的,因為光子是如物質,如非物質,所以能有那樣快的速度,雖宇宙塵也不能快過光速。要快過光速,除非是素粒子從究極的自然的「無」忽然生了出來的那一剎那,那還有可能,而不能是什麼宇宙塵的凝縮。要解答準星惟有承認物質生滅論,準星也是大空中從無生有生出來的。
還有銀河系的物能的問題。以物理學的方法計算我們的銀河系的物能,照這樣的爆發與燃燒法,是三千萬年就要全部耗盡的,然而至今已過了五六十億年了還未耗盡,真是不知其故。於是天文學者又來推想了銀河係原來也有中心核。銀河系的直徑是約百萬光年,厚約一千五百光年,而中心核的直徑則一百至二百光年。中心核的總質量相當於太陽的質量的五百萬倍,其中包含著恆星與氣體。太陽及其近旁的恆星繞銀河系的中心核而公轉,環繞一回需時約二億年,這是已被知道的。銀河系的正中心發出巨大的水素的氣體,在擴展開來,這亦是用電波望遠鏡可以看得見的。一定是這中心核在不斷的供給水素,否則不能想像。
但中心核在不斷供給的水素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物理學者因要合於物能不滅不生論,乃作了這樣的臆說:全銀河系的星與星之間的空間裡,漂浮著水素的雲,其密度是一生的公尺以內約有一個原子,雖然如此稀薄,這水素雲中所有物質的總量是差不多相等於銀河系全體的星的質量。水素雲之外尚有埃塵的雲,其全質量為銀河系全質量的千分之一。然則銀河系中心核在不斷供給的水素乃是從這水素雲與塵雲轉化過來的。來來去去就只是這點物質,仍舊是物質不滅不生論。但這說的大半是杜撰,今世紀有了飛躍的發展的物理學與天文學至此卻因這頑固守舊,而倒退萎縮了。
萬物之理相通。數丈之地,土壤的物能供給力有限,而鬆樹繁榮得千年以上,那物能的一部份乃至大部份是松樹的生命自身所生出來的。又如人體的能力,也並非與供給的熱量卡路里相一致。銀河系中心核所不斷供給的水素,也是自無生有地生出來的素粒子。宇宙線與天文的事只要能從物質生滅論來看,就許多至今物理學上所視為謎的難題大都可以解答了。
【大自然的意志與息的法則】
究極的自然未有物質與時間空間,但是有意志與息。意志與息非一非二,意動即息動,遂生陰陽萬物,現實的自然界的萬物皆賦有此「無」的意志與息。中國人是向來皆知道這個的。但是民國以來學校裡教的西洋物理學,不承認有這樣「無」的意志與未有空氣的息,宇宙惟是依於牛頓力學的法則,科學如此說,青年都棄舊從新了。
而我是到了日本之後,獲識栗專門家豬原慥爾,讀他著的「植物與人」,說生命是有目的的,昆蟲的保護色是意識著要這樣變,所以這樣變的。栗專門家也是科學家,這我纔開始考慮了。又後來我在筑波山,見道路工事掘出的山石就便堆置在路旁,毫無情思,再看看山上大小岩石的自然位置,卻沒有是不美的,頓時感到了大自然是有意志的,所以萬物各自安排得有這樣的好。以前我以為美不美也許只是由於人的主觀,現在我纔知自然界的秩序自身原來就是美的。
及讀英國天文學者F.Hoyle的定常宇宙論,說天體的秩序不是靠萬有引力來維持,因為天體的距離有非萬有引力所能到達。乃知天體的秩序是大自然的意志在維持,而諸力關係則寧是其結果的一部份的表現。這個理,後來我從核力更得到了證明。
核力是比萬有引力與電磁力都更強大的力,但是非常短距離的,在此距離的是引力,但若太接近了則即刻變為斥力。舊物理學只知電磁力異性相吸,同性相拒,但是構成核力的陽子與中子等並無異性之可言而亦能相吸引。電磁力與萬有引力皆不能同時是引力而又是斥力,惟獨核力可以,這就因為是有著意志的,它曉得要避免散失,亦避免碰碎。這使我聯想起了鳥類群飛時的保持距離。
日本的電視上我看到海鳥,海灘上總有一二十萬隻在一起,而忽然一齊都飛起了,那樣接近的距離竟不致空中衝突。此是海鳥有意志,一感到快要相撞了即刻意識地把接近力改變為相離力。那敏感即是息,更在雷達的電波感性以上。天文學上的問題,天體何故沒有相撞毀,在力學上至今不得解答,其實是銀河系的星也像海灘上海鳥的有意志與感覺的,知道要碰攏來了是不好的,彼此曉得避。
自原子核的秩序至銀河系群的秩序,要保持距離的「要」是意志,而感知距離的「感」則是息。有意志則是有了中心,意志的中心是不可分割的,故素粒子不可被分割。而意志又即是息,息是有幅的,故素粒子又是雲狀的。
而我是到了日本之後,獲識栗專門家豬原慥爾,讀他著的「植物與人」,說生命是有目的的,昆蟲的保護色是意識著要這樣變,所以這樣變的。栗專門家也是科學家,這我纔開始考慮了。又後來我在筑波山,見道路工事掘出的山石就便堆置在路旁,毫無情思,再看看山上大小岩石的自然位置,卻沒有是不美的,頓時感到了大自然是有意志的,所以萬物各自安排得有這樣的好。以前我以為美不美也許只是由於人的主觀,現在我纔知自然界的秩序自身原來就是美的。
及讀英國天文學者F.Hoyle的定常宇宙論,說天體的秩序不是靠萬有引力來維持,因為天體的距離有非萬有引力所能到達。乃知天體的秩序是大自然的意志在維持,而諸力關係則寧是其結果的一部份的表現。這個理,後來我從核力更得到了證明。
核力是比萬有引力與電磁力都更強大的力,但是非常短距離的,在此距離的是引力,但若太接近了則即刻變為斥力。舊物理學只知電磁力異性相吸,同性相拒,但是構成核力的陽子與中子等並無異性之可言而亦能相吸引。電磁力與萬有引力皆不能同時是引力而又是斥力,惟獨核力可以,這就因為是有著意志的,它曉得要避免散失,亦避免碰碎。這使我聯想起了鳥類群飛時的保持距離。
日本的電視上我看到海鳥,海灘上總有一二十萬隻在一起,而忽然一齊都飛起了,那樣接近的距離竟不致空中衝突。此是海鳥有意志,一感到快要相撞了即刻意識地把接近力改變為相離力。那敏感即是息,更在雷達的電波感性以上。天文學上的問題,天體何故沒有相撞毀,在力學上至今不得解答,其實是銀河系的星也像海灘上海鳥的有意志與感覺的,知道要碰攏來了是不好的,彼此曉得避。
自原子核的秩序至銀河系群的秩序,要保持距離的「要」是意志,而感知距離的「感」則是息。有意志則是有了中心,意志的中心是不可分割的,故素粒子不可被分割。而意志又即是息,息是有幅的,故素粒子又是雲狀的。
光波的理由亦在此。
光以前只知是波,今世紀纔知光同時亦是點。波是息之幅,點是意誌中心。波是息之幅,故光是橫波。而還有聲波則是直波。此乃因光子當相當保存著息的原狀,而聲則已完全是物質的,受物質運動所支配之故,一九六三年諾貝爾獎物理學者Maria G. Meyer說原子是有殼的,而且原子核也有殼,可比雞卵的有卵殼,又蛋黃也有殼。物理學上今發見原子核的殼是,原子核中的陽子與中子亦有如衛星電子在軌道上之所為。可是我看出這裡遺漏了一個問題,即如何是殼的外側的事情之與殼之所以形成?譬如吹出一個肥皂泡在空中,肥皂泡是有殼的。你可以研究出殼的構造是如此這般的,但比這更重要的是,肥皂泡漂游在空中,若沒有殼外側的空氣,則不可能有殼的構造。核被皮膜所包著,皮膜的外側柔軟,便可比肥皂泡的殼,但原子核殼外側的不是空氣,而是「無」的息。若不是漂浮在息中,原子核的殼是不可能形成的。
所以銀河系群之在大自然的「無」的息中,如一泡沫之在大海。而此無的息亦無所不在於現實自然界的物裡,如池冰之綾紋,如雲霞之散綺,皆息之所為。中國人講的山川靈氣與文章氣韻,亦是此息。如息之瀰漫無所不在,則知大自然之幅。又知意志,則知大自然之統一中心。孟子之言王天下,即是基於此。而意志又即是息,故中國人言志氣。
意志與息法則是大自然五基本法則中之第一法則,其它四法則皆從此出。
所以銀河系群之在大自然的「無」的息中,如一泡沫之在大海。而此無的息亦無所不在於現實自然界的物裡,如池冰之綾紋,如雲霞之散綺,皆息之所為。中國人講的山川靈氣與文章氣韻,亦是此息。如息之瀰漫無所不在,則知大自然之幅。又知意志,則知大自然之統一中心。孟子之言王天下,即是基於此。而意志又即是息,故中國人言志氣。
意志與息法則是大自然五基本法則中之第一法則,其它四法則皆從此出。
【陰陽變化法則】
卻說究極的自然未有物質與時間空間,而惟是意志與息,意志動則息動,息動為呼吸。稱呼吸,是先呼後吸,因未有空氣,故息先呼出,然後吸入。西洋人不知此,如英文的breath乃是先吸入空氣。我聽日本弓道的名手說,射時調息,要緊在呼出,呼出比吸入的工夫難。日本神社多有(犬+白)犬的木雕,形狀有似中國的石獅子,雌雄一對,分蹲在拜殿的扉前兩旁,雄的張開嘴是「啊」,雌的閉攏嘴是「唔」。日本字母五十音,即是由「啊」到「唔」。而中國的神話裡亦有哈哼二將,與日本皆是究極的自然的息的呼吸的意思。呼吸,呼為陽,吸為陰。陰陽生萬物。
萬物之初是素粒子。
素粒子生自陰陽二氣,是究極的自然之息將成物質,猶未成物質。物理學上的研究,起先以為素粒子是有似幾何學的點,隨後卻發見了素粒子又是一種雲狀。點是意志,雲狀是息。但是物理學者因不知大自然的意志與息的話,他們遇著新的難解的現象了,即是至去年為止,發見素粒子的種類的有三百,誰亦不知其故。
物理學上一向是把素粒子當作符號,像幾何學的點來處理的,亦只有如此纔可以處理。但是符號的東西便不應有種類的不同,如幾何的點即何點都是一樣的,沒有個性。素粒子必也是物質的東西纔有個性,有種類。但若說素粒子也是物質,則物質的東西必定可分割,卻又素粒子是不可分割的,那麼它還是像幾何學的點?他們都解答不來了。
物理學者但要曉得素粒子是究極的自然的息將成物質,猶未成物質,則此迷惑可解。凡素粒子皆是不可分割的,即皆是極微的,然而素粒子的質量又有大小,如中子的質量稍稍大於陽子,而中子的質量更且大於電子質量的約一○○ ○倍。此其理由,只能從陰陽去解說。陰陽是物質與物能尚未分,所以可有這樣的現象。
而中子可以放出陰電氣,崩壞而為陽子,或放出陽電氣,崩壞而為電子,又彷彿素粒子是電氣的容器,即不能是極微了。凡此矛盾,皆只能從陰陽二氣成物之初這點來思考,纔能說明其理由。
先有息,後有陰陽。從陰陽之氣變化為電氣,而直接從息變化來的則是磁氣。從陰陽之氣而成有質量的素粒子。而直接從息變化來的,或從陰陽之氣又回到息的素粒子,則沒有質量亦無電荷,例如光子。光子沒有質量。
素粒子離究極的自然的息甚近,所以素粒子自身是個磁場,從息變出來磁氣。因於磁氣,所以素粒子自轉。素粒子雖最近於息,但是直接從陰陽出來,所以素粒子分陰陽。自然界的萬物皆有息,皆有陰陽,然而如岩石與水已不是物之始,故不能像素粒子的有顯著的磁場,亦不能像素粒子的陰陽變化分明。
陰陽是先有陽,後有陰。陽是反,陰是陽之演繹,順以成正。物之初是反,世界文明人的祖先不假素粒子的知識亦直感得之,故其歷史的開始,傳說多是因為叛天,如日本古事記是須佐男命反亂了天照大神的高天原,被放逐下來,卻開創了日本國的。而佛經里阿修羅與天諍,與舊的創世紀里夏娃背叛了神的描寫,則漸漸有點忘失了本來的意義了。而把來理論學問化的則是老子的「反者道之動」。西遊記始於孫悟空的大鬧天宮,李太白是天上犯了規則的謫仙。中國歷史是從大反亂後女蝸補天開始,秦漢以來,每個朝代皆先是民間起兵;天下自反開始。
原子的發動力在於核,核是陽子與中子等所構成。陽子是反。核外邊有電子環繞著公轉,電子的電荷是陰電氣,有它環繞,纔有了個範圍,成得一個原子。所以說陽是發動,陰是順以成物。若沒有外邊的電子軌道,也不能單獨有核。宇宙線即是因為缺少電子,(霧箱的飛跡裡很少電子),單是陽子等徒然有著極大的貫通力,亦到底成不得物質。準星也是因為陰陽失序,成不得本格的星。
西洋人不知陰陽,惟知有雌雄與正負,但陰陽是氣,雌雄則完全是物質,正負更不即是陰陽。陰陽是我們的祖先在新石器時代就悟得的,希臘的數學天才畢達戈拉斯,尚有其忘矢了的遠古記憶的迴光返照,他曾說過奇數是男性,偶數是女性。而今世紀的物理學者,則在素粒子的諸現像上,到底面對著陰陽問題了。他們說素粒子是接觸了反粒子所以崩壞的,又說素粒子的世界有著非對稱性的事實。但是他們因為畢竟不知陰陽之理,再說下去就成了杜撰。
他們說素粒子的崩壞是因接觸了反粒子,這話是有幾分要接近「反者道之動」的真理的門牆了。但這反粒子又是怎樣的呢?一九三三年美國加州工科大學的安德生從霧箱的飛跡發見了陽電子。這陽電子是與電子同質量,而其電荷的符號則與電子的相反,因之稱為反粒子。一九五三年後,物理學上更把素粒子分為三族,其中第一族是重粒子與反重粒子,第二族是輕粒子與反輕粒子。(第三族與反沒有關係)。凡此,若能從「陽是反」這個啟示去思索就深有意思,但是物理學者因不知陰陽,而惟是記述現象,於是加以臆想,以為銀河系群的天體也有個反天體,可能一旦天體與反天體接觸了,則剎那間全天體都毀滅。但是我說根本沒有這樣的反天體。
楊振寧等實驗證明得的非對稱性,在物理學上是新發見,但他們亦惟是記述現象,而不知其故,結果又回過來說鏡映左右對稱性的複活,更牽涉到了物質與反物質的問題上去,那真是蛇足了。其實若知陰陽之理,非對稱性與對稱性的話也很簡單明了。陽是反,是奇數,所以非對稱。陰是成,是偶數,所以對稱。素粒子直接為陰陽所生,容易看出非對稱性,而現實世界的物質則為素粒子與原子等所生,與陰陽不那麼直接似的,不容易看出非對稱住了。但也有個看的方法,無機體的東西是對稱性的,而有生命的東西則非對稱性。例如雪花六出,是對稱的,而梅花五瓣,則非對稱。石頭的結晶圖案左右的對稱性很整齊,而人體的左右手與樹木的連理枝則多少有點參差。
物理學者但要曉得素粒子是究極的自然的息將成物質,猶未成物質,則此迷惑可解。凡素粒子皆是不可分割的,即皆是極微的,然而素粒子的質量又有大小,如中子的質量稍稍大於陽子,而中子的質量更且大於電子質量的約一○○ ○倍。此其理由,只能從陰陽去解說。陰陽是物質與物能尚未分,所以可有這樣的現象。
而中子可以放出陰電氣,崩壞而為陽子,或放出陽電氣,崩壞而為電子,又彷彿素粒子是電氣的容器,即不能是極微了。凡此矛盾,皆只能從陰陽二氣成物之初這點來思考,纔能說明其理由。
先有息,後有陰陽。從陰陽之氣變化為電氣,而直接從息變化來的則是磁氣。從陰陽之氣而成有質量的素粒子。而直接從息變化來的,或從陰陽之氣又回到息的素粒子,則沒有質量亦無電荷,例如光子。光子沒有質量。
素粒子離究極的自然的息甚近,所以素粒子自身是個磁場,從息變出來磁氣。因於磁氣,所以素粒子自轉。素粒子雖最近於息,但是直接從陰陽出來,所以素粒子分陰陽。自然界的萬物皆有息,皆有陰陽,然而如岩石與水已不是物之始,故不能像素粒子的有顯著的磁場,亦不能像素粒子的陰陽變化分明。
陰陽是先有陽,後有陰。陽是反,陰是陽之演繹,順以成正。物之初是反,世界文明人的祖先不假素粒子的知識亦直感得之,故其歷史的開始,傳說多是因為叛天,如日本古事記是須佐男命反亂了天照大神的高天原,被放逐下來,卻開創了日本國的。而佛經里阿修羅與天諍,與舊的創世紀里夏娃背叛了神的描寫,則漸漸有點忘失了本來的意義了。而把來理論學問化的則是老子的「反者道之動」。西遊記始於孫悟空的大鬧天宮,李太白是天上犯了規則的謫仙。中國歷史是從大反亂後女蝸補天開始,秦漢以來,每個朝代皆先是民間起兵;天下自反開始。
原子的發動力在於核,核是陽子與中子等所構成。陽子是反。核外邊有電子環繞著公轉,電子的電荷是陰電氣,有它環繞,纔有了個範圍,成得一個原子。所以說陽是發動,陰是順以成物。若沒有外邊的電子軌道,也不能單獨有核。宇宙線即是因為缺少電子,(霧箱的飛跡裡很少電子),單是陽子等徒然有著極大的貫通力,亦到底成不得物質。準星也是因為陰陽失序,成不得本格的星。
西洋人不知陰陽,惟知有雌雄與正負,但陰陽是氣,雌雄則完全是物質,正負更不即是陰陽。陰陽是我們的祖先在新石器時代就悟得的,希臘的數學天才畢達戈拉斯,尚有其忘矢了的遠古記憶的迴光返照,他曾說過奇數是男性,偶數是女性。而今世紀的物理學者,則在素粒子的諸現像上,到底面對著陰陽問題了。他們說素粒子是接觸了反粒子所以崩壞的,又說素粒子的世界有著非對稱性的事實。但是他們因為畢竟不知陰陽之理,再說下去就成了杜撰。
他們說素粒子的崩壞是因接觸了反粒子,這話是有幾分要接近「反者道之動」的真理的門牆了。但這反粒子又是怎樣的呢?一九三三年美國加州工科大學的安德生從霧箱的飛跡發見了陽電子。這陽電子是與電子同質量,而其電荷的符號則與電子的相反,因之稱為反粒子。一九五三年後,物理學上更把素粒子分為三族,其中第一族是重粒子與反重粒子,第二族是輕粒子與反輕粒子。(第三族與反沒有關係)。凡此,若能從「陽是反」這個啟示去思索就深有意思,但是物理學者因不知陰陽,而惟是記述現象,於是加以臆想,以為銀河系群的天體也有個反天體,可能一旦天體與反天體接觸了,則剎那間全天體都毀滅。但是我說根本沒有這樣的反天體。
楊振寧等實驗證明得的非對稱性,在物理學上是新發見,但他們亦惟是記述現象,而不知其故,結果又回過來說鏡映左右對稱性的複活,更牽涉到了物質與反物質的問題上去,那真是蛇足了。其實若知陰陽之理,非對稱性與對稱性的話也很簡單明了。陽是反,是奇數,所以非對稱。陰是成,是偶數,所以對稱。素粒子直接為陰陽所生,容易看出非對稱性,而現實世界的物質則為素粒子與原子等所生,與陰陽不那麼直接似的,不容易看出非對稱住了。但也有個看的方法,無機體的東西是對稱性的,而有生命的東西則非對稱性。例如雪花六出,是對稱的,而梅花五瓣,則非對稱。石頭的結晶圖案左右的對稱性很整齊,而人體的左右手與樹木的連理枝則多少有點參差。
萬物變化之至理還是在於陰陽
玫瑰花藤伸長的生機是在先端的一點,此即是陽,若把先端剪去,整株玫瑰可能枯死。此先端的一點伸長了而為莖,則是陰。而生機的一點又移到莖的最先端。陽之後段漸漸成陰,而陰之先端又是陽在飛躍地前進,依程多而為老陽少陰,老陰少陽,是為四象。陰陽是二儀,二儀生四象。陽永遠是奇數,非對稱性的,然而陽之中漸漸生出陰,多少也有點破壞了奇數的非對稱性,陰永遠是偶數,相對稱的,然而陰之先端有著個奇數的陽,多少也有點破壞了陰的對稱性的完全。所以非對稱性與對稱性都不是純粹的。楊振寧等是因不知陰陽,對於他們在物理上所發見的非對稱性又自己疑惑起來,不懂得非對稱性與對稱性的關係,而去求助於鏡映的正像與反像,非對稱性的左右對稱性,結果迷路到杜撰的反物質的宇宙裡去了。
陰陽二儀生四象,不單在縱的伸長中,而亦在橫的擴展中,非對稱性與對稱性是不斷地在形成中與破壞中。素粒子的崩壞而為他種粒子,便亦這樣地是縱的騷動,又是橫的騷動。如此,則關於素粒子崩壞之所以然的許多疑問可解。而素粒子在崩壞中所失去的物能,與新轉化出來的粒子是否相抵得過的問題,則還可以參考易經卦裡的遊魂為變。
物理學上橫著三個不是以物理學的方法所能解決的問題:一是以太的問題。二是反宇宙的問題。三是素粒子崩壞得質量的歸著問題。以太是「大自然的息」的不正確代名詞。反物質的宇宙云云是「反者道之動」一語要說而說不清楚。素粒子崩壞後質量的歸著問題的難解,是因物理學者不知物質是通過陰陽二氣,而出於大自然的息。
陰陽二儀生四象,不單在縱的伸長中,而亦在橫的擴展中,非對稱性與對稱性是不斷地在形成中與破壞中。素粒子的崩壞而為他種粒子,便亦這樣地是縱的騷動,又是橫的騷動。如此,則關於素粒子崩壞之所以然的許多疑問可解。而素粒子在崩壞中所失去的物能,與新轉化出來的粒子是否相抵得過的問題,則還可以參考易經卦裡的遊魂為變。
物理學上橫著三個不是以物理學的方法所能解決的問題:一是以太的問題。二是反宇宙的問題。三是素粒子崩壞得質量的歸著問題。以太是「大自然的息」的不正確代名詞。反物質的宇宙云云是「反者道之動」一語要說而說不清楚。素粒子崩壞後質量的歸著問題的難解,是因物理學者不知物質是通過陰陽二氣,而出於大自然的息。
【絕對時空與相對時空的統一法則】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沒有絕對時間與絕對空間,但日本的數學者秋月康夫以數學求證的結果,絕對時空還是有的。量子論提出相補性定理,但是沒有講到時空問題。湯川秀樹從素粒子的局所場與非局所場來討論時空問題是一個新的發想,但因他不知無,不知大自然的意志與息,還是不得簡單明白。
相對時空是有的時空,絕對時空是無的時空。譬如於海水淺處立棚養魚,棚內的海水是相對時空,柵外的大海之水是絕對時空,而同時棚內的海水與棚外的大海之水又是相通的,所以又相對時空與絕對時空為一。此柵外的大海水即是究極的自然的無。
相對時空表現在物質,而絕對時空則因於究極的自然的意志與息。究極的自然譬如大海混茫,因息之動而起朝潮暮汐的往還,激為波浪滾滾。波浪有它的幅,是為空間。而那波浪的滾滾,同縱的方向推進裡與向橫的方向擴散裡,則是有著時間了。
非有混茫的大海之水為前提,則不能了解波浪,非有混沌的究極的大自然為前提,則不能了解時間與空間。亦可說時間是因於大自然的意志,而空間則因於大自然的息。因為時間與意志的動的進度有關,空間則與息之幅有關。但又時間也是有幅的,空間也是在移動的,「浩浩陰陽移」這一句裡就時空為一。中國人向來說宇宙,上下四方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即是空間與時間為一。說世界,亦世是時間,界是空間,都把來說成一句話了。又如中國的與日本的庭園,雖尋丈之地,亦具幽深之境,書畫的筆致與佈置,因於陰陽虛實,可以一把扇子裡寫出無限江山。對著石濤的畫,對著古琴曲平沙落雁,對著蘇州杭州的樓台芳草斜陽,使人念天地之悠悠,而又一切都是現前的,則此文是相對時空亦昇華而為絕對時空了。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亦把時空與運動與物體為一,但是背後沒有無窮之境。第二次大戰後徹底物質主義的社會,更是以數學上的集合來處理時空,物量塞滿空間,忙碌塞滿時間,時空這個容器要破滅了。其實時空並非容器,但亦非相對論說的那樣的。時空是被文明創造的。
不知真的空間者如何能有天下,不知真的時間者如何能有歷史。所以西洋人沒有天下的觀念,亦且沒有對歷史的感情。而現在物量社會的破壞時空,則是人的存在的局所場亦要沒有了。
吳訥孫教授贈我他的英文著書「中國與印度的建築」,先把書中的照片解說給我聽。他說印度的建築物是圓形的,神居於上頭,中國的建築物則是善用方形,人居於當中。圓形動而方形安定。而且中國的是方圓並用,如唐朝長安城的市街像棋盤格子,是四方的,而渭水逶迤宛轉流貫其中,則有圓的意思。又說,長安城有東南西北,是四方的方位,而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則一面是表示方位,一面又是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了。
我聽了此言,乃想到圓是發動的,而方則成之而為造形的。中國古人說天圓而地方原來是這個道理。印度文明知大自然之意志與息,故善用圓,但是不能把來造形為禮樂之治,故不知用方,能用圓與方者,中國人之外惟有朝鮮人與日本人。
還有是我因訥孫之言,而始豁然地明白了書法的圓筆與方筆的妙意與其理由。書法的歷史上,康有為特別提出了圓筆與方筆,真是有功的。圓筆勁而悠揚,方筆沉著頓挫,而古來名書是一筆之中,方圓兼備。近時書家能方筆者少,其圓筆亦乖於運毫之方,變成不方不圓,像西洋的造形。西洋的幾何學的造形,看似方圓俱備,但是全沒有圓意與方意。
陽為圓,陰為方。陽是發動,陰是演繹。可是發動中節節生出靜止的演繹,而演繹中亦節節含著發動之機,此即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因之方圓之理,亦圓中有方,方中有圓,凡圓皆方,凡方皆圓。方圓是形,而圓意方意則是無。能知圓意與方意者,則知相對空間之所以同時亦可是絕對時間。
而且空間必有中心。空間的幅是息之幅,空間的中心是意誌中心。自原子至於銀河系群的全天體,皆有一個中心。對應此自然法則,中國史上的王畿是王天下的中心。王者之位是萬物之位之中心。萬物各有其局所場,局所場是實有,而位則是無的位,是局所場的法姿。中國文明的文武百官與四民的皆不是權限,而是位。
時間空間皆是有內容的。時間空間自身是意義。空間的意義是位,時間的意義是節氣。而且是歷史的氣運。
相對時空是有的時空,絕對時空是無的時空。譬如於海水淺處立棚養魚,棚內的海水是相對時空,柵外的大海之水是絕對時空,而同時棚內的海水與棚外的大海之水又是相通的,所以又相對時空與絕對時空為一。此柵外的大海水即是究極的自然的無。
相對時空表現在物質,而絕對時空則因於究極的自然的意志與息。究極的自然譬如大海混茫,因息之動而起朝潮暮汐的往還,激為波浪滾滾。波浪有它的幅,是為空間。而那波浪的滾滾,同縱的方向推進裡與向橫的方向擴散裡,則是有著時間了。
非有混茫的大海之水為前提,則不能了解波浪,非有混沌的究極的大自然為前提,則不能了解時間與空間。亦可說時間是因於大自然的意志,而空間則因於大自然的息。因為時間與意志的動的進度有關,空間則與息之幅有關。但又時間也是有幅的,空間也是在移動的,「浩浩陰陽移」這一句裡就時空為一。中國人向來說宇宙,上下四方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即是空間與時間為一。說世界,亦世是時間,界是空間,都把來說成一句話了。又如中國的與日本的庭園,雖尋丈之地,亦具幽深之境,書畫的筆致與佈置,因於陰陽虛實,可以一把扇子裡寫出無限江山。對著石濤的畫,對著古琴曲平沙落雁,對著蘇州杭州的樓台芳草斜陽,使人念天地之悠悠,而又一切都是現前的,則此文是相對時空亦昇華而為絕對時空了。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亦把時空與運動與物體為一,但是背後沒有無窮之境。第二次大戰後徹底物質主義的社會,更是以數學上的集合來處理時空,物量塞滿空間,忙碌塞滿時間,時空這個容器要破滅了。其實時空並非容器,但亦非相對論說的那樣的。時空是被文明創造的。
不知真的空間者如何能有天下,不知真的時間者如何能有歷史。所以西洋人沒有天下的觀念,亦且沒有對歷史的感情。而現在物量社會的破壞時空,則是人的存在的局所場亦要沒有了。
吳訥孫教授贈我他的英文著書「中國與印度的建築」,先把書中的照片解說給我聽。他說印度的建築物是圓形的,神居於上頭,中國的建築物則是善用方形,人居於當中。圓形動而方形安定。而且中國的是方圓並用,如唐朝長安城的市街像棋盤格子,是四方的,而渭水逶迤宛轉流貫其中,則有圓的意思。又說,長安城有東南西北,是四方的方位,而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則一面是表示方位,一面又是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了。
我聽了此言,乃想到圓是發動的,而方則成之而為造形的。中國古人說天圓而地方原來是這個道理。印度文明知大自然之意志與息,故善用圓,但是不能把來造形為禮樂之治,故不知用方,能用圓與方者,中國人之外惟有朝鮮人與日本人。
還有是我因訥孫之言,而始豁然地明白了書法的圓筆與方筆的妙意與其理由。書法的歷史上,康有為特別提出了圓筆與方筆,真是有功的。圓筆勁而悠揚,方筆沉著頓挫,而古來名書是一筆之中,方圓兼備。近時書家能方筆者少,其圓筆亦乖於運毫之方,變成不方不圓,像西洋的造形。西洋的幾何學的造形,看似方圓俱備,但是全沒有圓意與方意。
陽為圓,陰為方。陽是發動,陰是演繹。可是發動中節節生出靜止的演繹,而演繹中亦節節含著發動之機,此即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因之方圓之理,亦圓中有方,方中有圓,凡圓皆方,凡方皆圓。方圓是形,而圓意方意則是無。能知圓意與方意者,則知相對空間之所以同時亦可是絕對時間。
而且空間必有中心。空間的幅是息之幅,空間的中心是意誌中心。自原子至於銀河系群的全天體,皆有一個中心。對應此自然法則,中國史上的王畿是王天下的中心。王者之位是萬物之位之中心。萬物各有其局所場,局所場是實有,而位則是無的位,是局所場的法姿。中國文明的文武百官與四民的皆不是權限,而是位。
時間空間皆是有內容的。時間空間自身是意義。空間的意義是位,時間的意義是節氣。而且是歷史的氣運。
【因果性與非因果性統一法則】
牛頓力學是絕對因果性的。今世紀初量子論與相對性理論出現,因果性起了搖動了。量子論提出了自然界的不連續的現象,因與果必是連續的,不連續又怎能成為因果性的呢?相對論則又是一種說法,因果性有是有,但是沒有絕對的因果性。
然而愛因斯坦晚年又說量子論與相對論不是一切,絕對因果性還是有的。但他說不出理由。為這上頭,愛因斯坦與波爾他們的論爭,是愛因斯坦說的對,但是不能使波爾他們心服,便在於他的說不出理由。
絕對因果性的理由,是在大自然的意志。
大自然的意志必是向著善的,賦與萬物以目的性。而相對因果性則出現於大自然的息的變化無方。牛頓與愛因斯坦皆是不知大自然的意志與息,所以不能說明理由,而藉神來遮掩。
然而物之始生是沒有原因的。素粒子從無飛躍出來,是無因而生。詩人與美人每會無端歡喜,又毫無緣故的發愁,大英雄所以被人當作喜怒無常。天才者在數學上與物理學上的大發見,每是先有了結論,而證明在後,亦即原因在後。
大自然的意志是向著善的,但是為善無方,所以又是向著未知的。譬如為文,若只是依照腹稿順理成章的把它寫出來,那必定不是好文章。好文章不是寫的當然,而是寫的不當然。預先雖然思索好了,臨到寫時卻是又面對著新的未知,寫了出來看時,與原先想好了的腹稿竟是全不相於,要這樣的文章纔是可歡喜。便如漢唐宋明的文明各有風格,那種好法亦是不可能被預想得的,事後亦解說不盡其所以然的原故。
無理數永遠大於有理數,偶然永遠大於必然,可是這裡依然存在著絕對的因果性,於無理數與偶然性中見絕對因果性的飛躍,此即是因果性與非因果性的統一法則。只是數學的方法與物理學的方法不足以對應這個,科學者乃想要抹去此無理數與偶然性。即是以集合論來蓋沒無理數,以統計式來蓋沒偶然性,把因果性改造為只是一個合理主義。然而以集合論來造成的工程與製器都是沒有生命的;統計式的、社會保險式的現代社會沒有文明。文明必要能對應大自然的非因果性與因果性的統一法則。
中國人那樣相信天,說天道報應不爽,而一面又說天道幽微難知,這將信將疑纔真是歷史的大信。
因果性與非因果性不是量子論者所說的「相補性定理」的有兩個在互相補足,而只是一個,非因果性是因果性的姿態。因果性不同於旋律,最好的人事與器物的造形都是因果性的而又非因果性的,所以是解脫旋律的。因果性是目的性的,非因果性則是飛躍,是偶然的幸運,即因其是大自然的善意的遂行。自古以來只有偶然的幸運,但沒有偶然的惡果,凡惡果都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
然而愛因斯坦晚年又說量子論與相對論不是一切,絕對因果性還是有的。但他說不出理由。為這上頭,愛因斯坦與波爾他們的論爭,是愛因斯坦說的對,但是不能使波爾他們心服,便在於他的說不出理由。
絕對因果性的理由,是在大自然的意志。
大自然的意志必是向著善的,賦與萬物以目的性。而相對因果性則出現於大自然的息的變化無方。牛頓與愛因斯坦皆是不知大自然的意志與息,所以不能說明理由,而藉神來遮掩。
然而物之始生是沒有原因的。素粒子從無飛躍出來,是無因而生。詩人與美人每會無端歡喜,又毫無緣故的發愁,大英雄所以被人當作喜怒無常。天才者在數學上與物理學上的大發見,每是先有了結論,而證明在後,亦即原因在後。
大自然的意志是向著善的,但是為善無方,所以又是向著未知的。譬如為文,若只是依照腹稿順理成章的把它寫出來,那必定不是好文章。好文章不是寫的當然,而是寫的不當然。預先雖然思索好了,臨到寫時卻是又面對著新的未知,寫了出來看時,與原先想好了的腹稿竟是全不相於,要這樣的文章纔是可歡喜。便如漢唐宋明的文明各有風格,那種好法亦是不可能被預想得的,事後亦解說不盡其所以然的原故。
無理數永遠大於有理數,偶然永遠大於必然,可是這裡依然存在著絕對的因果性,於無理數與偶然性中見絕對因果性的飛躍,此即是因果性與非因果性的統一法則。只是數學的方法與物理學的方法不足以對應這個,科學者乃想要抹去此無理數與偶然性。即是以集合論來蓋沒無理數,以統計式來蓋沒偶然性,把因果性改造為只是一個合理主義。然而以集合論來造成的工程與製器都是沒有生命的;統計式的、社會保險式的現代社會沒有文明。文明必要能對應大自然的非因果性與因果性的統一法則。
中國人那樣相信天,說天道報應不爽,而一面又說天道幽微難知,這將信將疑纔真是歷史的大信。
因果性與非因果性不是量子論者所說的「相補性定理」的有兩個在互相補足,而只是一個,非因果性是因果性的姿態。因果性不同於旋律,最好的人事與器物的造形都是因果性的而又非因果性的,所以是解脫旋律的。因果性是目的性的,非因果性則是飛躍,是偶然的幸運,即因其是大自然的善意的遂行。自古以來只有偶然的幸運,但沒有偶然的惡果,凡惡果都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
【循環法則】
萬物皆是在循環的
素粒子一一在自轉,核子更是散亂的渦狀旋轉,電子更繞著核而公轉。太陽系的星皆自轉而又公轉。連整個銀河系亦在旋轉,乃至銀河系群的天體亦是在旋轉的。這些都是今世紀物理學與天文學的新知識,然而我們的祖先並不藉這些新知識亦知道萬物有個循環之理,此智能所以是文明。
文明當初發明了輪真是件大事。印迦王國的文明就只不知道輪。非洲的土人亦沒有輪。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與美索波達米亞人等的祖先在一起發明輪時,是已知道了循環之理了。我們的祖先而且知道了天左旋,地右旋。與此相反,西洋人是現在物理學上與天文學上有了這麼多自素粒子的、以至天體的旋轉的情報,亦不知其理由,甚至不感覺得有何要知其理由。因為旋轉的理由是在於大自然的息之動,而西洋人不知息。他們是對於輪、亦便用之而無感於其理由。
究極的自然的意志動,即亦是息動,而意誌之所在則為中心的點,息繞中心而動,即成自轉了。此是素粒子自轉的理由。意志是向著前面的,可說是縱的點線的,而息則是雲狀的,同著橫而延伸,是有幅的。如此遂有呼吸,呼吸並非直去直來的往復,而是有幅的循環,此是電子繞原子核,衛星繞太陽公轉的理由。
息有幅,呼吸往復時息成為陰陽二氣,氣充則往復二線膨脹成梭形,更由梭形而漲成圓,起先近於直線的往復遂變成圓形的循環了。而若無幅,則雖往復亦不可能,譬如汽車往復是要有車子可以掉頭的路面的幅的。
西洋人沒有人世的風景,亦即無幅,他們的進化論是一直線的前去,不知有循環。且連小退卻亦不能,像路面沒有幅,汽車要打個小倒退即會闖禍,所以西洋的歷史一旦前面去不得了就破壞了。因為沒有循環,破壞了就萬劫不復。
大自然的息之動而為呼吸往復,往與復該是方向相反的,由往折而為複,該是不連續的,但因是循環的,看來又是同一個方向的,是連續的了。這可以說明量子論的凡非可逆的皆可逆,與連續非連續的自然現象的理由了。
中國文明對應此大自然的循環法則,最日常的是五行與四季,最切身的是道家的吐納法,最人世現實的是儒家的孝道,最幽微深造的是革命者的天道好還的歷史觀。
五行水火木金土,相生相剋,成了循環(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剋土,土克水。)五行是氣,五行之氣從陰陽之氣變化而來。西方亦有地水火風說,但皆是物質的,不是氣,不能循環。日本敗戰後,美國人來的很多,他們見日本小孩豁拳,剪刀、石頭、紙,互為相剋,三個之中沒有哪一個是最強或最弱,他們總也不能了解,因為西洋人沒有循環的觀念。以此西洋人亦沒有節氣的感覺。中國人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環,奧妙就在那節氣的氣字。道家的長生吐納之術,是從空氣的呼吸修煉到有空氣以前息的呼吸。呼吸要微。呼氣時以意志導息通過喉間下降到丹田,由丹田下去經過尾閻、脊髓、而上升到泥洹(腦頂),再下來通過喉間,可比是桔槔車水的循環往復。此調息循環可以長生的話,也不是虛妄。十餘年前發見二千年前石穴裡的蓮子,拿來種植還是會茁芽舒葉開花。生命是可以長存的,而其奧妙在於息。蓮子殼內可供蓮蕊呼吸的空氣有限,縱使是極微的呼吸亦到不得二千年,但因那極微的呼吸是回溯到了息,是蓮子的息綿綿若存,而生命的生即是息。
儒家的孝道,是與老子說的複本,佛教報恩寺的報恩,皆依於大自然的循環往復之理。譬如一株樹,樹根供給營養於樹葉,樹葉便吸收陽光而起了化學作用,把它又輸送到樹枝,是為報本。因有此報本,樹根與樹幹乃更長大、更可供給營養於樹葉,而葉又繼續循環報本。這就是孝道,大孝是民族的報本。中華民族這株仙樹,二千年開花,二千年結實,二千年桃熟,即是靠大孝的對民族的祖先循環報本來的。
文明當初發明了輪真是件大事。印迦王國的文明就只不知道輪。非洲的土人亦沒有輪。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與美索波達米亞人等的祖先在一起發明輪時,是已知道了循環之理了。我們的祖先而且知道了天左旋,地右旋。與此相反,西洋人是現在物理學上與天文學上有了這麼多自素粒子的、以至天體的旋轉的情報,亦不知其理由,甚至不感覺得有何要知其理由。因為旋轉的理由是在於大自然的息之動,而西洋人不知息。他們是對於輪、亦便用之而無感於其理由。
究極的自然的意志動,即亦是息動,而意誌之所在則為中心的點,息繞中心而動,即成自轉了。此是素粒子自轉的理由。意志是向著前面的,可說是縱的點線的,而息則是雲狀的,同著橫而延伸,是有幅的。如此遂有呼吸,呼吸並非直去直來的往復,而是有幅的循環,此是電子繞原子核,衛星繞太陽公轉的理由。
息有幅,呼吸往復時息成為陰陽二氣,氣充則往復二線膨脹成梭形,更由梭形而漲成圓,起先近於直線的往復遂變成圓形的循環了。而若無幅,則雖往復亦不可能,譬如汽車往復是要有車子可以掉頭的路面的幅的。
西洋人沒有人世的風景,亦即無幅,他們的進化論是一直線的前去,不知有循環。且連小退卻亦不能,像路面沒有幅,汽車要打個小倒退即會闖禍,所以西洋的歷史一旦前面去不得了就破壞了。因為沒有循環,破壞了就萬劫不復。
大自然的息之動而為呼吸往復,往與復該是方向相反的,由往折而為複,該是不連續的,但因是循環的,看來又是同一個方向的,是連續的了。這可以說明量子論的凡非可逆的皆可逆,與連續非連續的自然現象的理由了。
中國文明對應此大自然的循環法則,最日常的是五行與四季,最切身的是道家的吐納法,最人世現實的是儒家的孝道,最幽微深造的是革命者的天道好還的歷史觀。
五行水火木金土,相生相剋,成了循環(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剋土,土克水。)五行是氣,五行之氣從陰陽之氣變化而來。西方亦有地水火風說,但皆是物質的,不是氣,不能循環。日本敗戰後,美國人來的很多,他們見日本小孩豁拳,剪刀、石頭、紙,互為相剋,三個之中沒有哪一個是最強或最弱,他們總也不能了解,因為西洋人沒有循環的觀念。以此西洋人亦沒有節氣的感覺。中國人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環,奧妙就在那節氣的氣字。道家的長生吐納之術,是從空氣的呼吸修煉到有空氣以前息的呼吸。呼吸要微。呼氣時以意志導息通過喉間下降到丹田,由丹田下去經過尾閻、脊髓、而上升到泥洹(腦頂),再下來通過喉間,可比是桔槔車水的循環往復。此調息循環可以長生的話,也不是虛妄。十餘年前發見二千年前石穴裡的蓮子,拿來種植還是會茁芽舒葉開花。生命是可以長存的,而其奧妙在於息。蓮子殼內可供蓮蕊呼吸的空氣有限,縱使是極微的呼吸亦到不得二千年,但因那極微的呼吸是回溯到了息,是蓮子的息綿綿若存,而生命的生即是息。
儒家的孝道,是與老子說的複本,佛教報恩寺的報恩,皆依於大自然的循環往復之理。譬如一株樹,樹根供給營養於樹葉,樹葉便吸收陽光而起了化學作用,把它又輸送到樹枝,是為報本。因有此報本,樹根與樹幹乃更長大、更可供給營養於樹葉,而葉又繼續循環報本。這就是孝道,大孝是民族的報本。中華民族這株仙樹,二千年開花,二千年結實,二千年桃熟,即是靠大孝的對民族的祖先循環報本來的。
孝道報本,亦是中國文明的造產之道
產業取資於天地,而還之於天地,故可以產業愈發達而天空愈高澄,山川草木愈輝麗有佳氣。但西洋的做法是違反大自然的循環之理,他們把地球資源只有浪費,沒有報本,已臨於耗竭;加以塑料不腐爛,工廠廢水與廢氣超過了海水與空氣的淨化能力,阻礙住了物質的還元與自然界的循環之理,所以成為公害了。
西洋人是根本不知有循環法則。他們的辯證法的「否定的否定」,是因不知陽生陰,陰復生陽,故有此似是而非的話。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以麥子為喻,麥子茁苗,是否定了麥子。麥苗成長而結麥子,又是否定了麥苗。如此否定又否定,麥子變得愈多,是進步。他就是不知循環報本。恩格斯的那麥子麥苗都只是一年生的,倘有一次因故不得播種,就斷絕了。西洋歷史就每每斷絕。世界古文明國都有生命的大樹的傳說,扶桑與瑤池的桃樹最長壽最美,而在西洋則萎瑣俗化了成為聖誕樹。西洋的歷史只是一年生的小草。岡潔說文明必須是常盤木的。
循環法則亦是中國人的歷史觀,西洋人的進化論是一直線的歷史,每每毀滅了就沒有了。而中國則一般人都有如三國演義的開頭,「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觀念,否極又泰來,世界決不致就此斷絕。所以從來革命者的信念亦從此出。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我在京都保田邸,見了昔年日本明治維新的先驅者谷三山寫的橫額,「天道好還」四字,不覺起敬。
印度人講輪迴,然而不知是陰陽的往復循環,他們說是因緣的虛妄所成,遂以輪迴為惡,而說要解脫它,這是又把輪迴與旋律混在一起了。印度人不知有天道好還,所以印度的歷史亦不能像常盤木。
西洋人是根本不知有循環法則。他們的辯證法的「否定的否定」,是因不知陽生陰,陰復生陽,故有此似是而非的話。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以麥子為喻,麥子茁苗,是否定了麥子。麥苗成長而結麥子,又是否定了麥苗。如此否定又否定,麥子變得愈多,是進步。他就是不知循環報本。恩格斯的那麥子麥苗都只是一年生的,倘有一次因故不得播種,就斷絕了。西洋歷史就每每斷絕。世界古文明國都有生命的大樹的傳說,扶桑與瑤池的桃樹最長壽最美,而在西洋則萎瑣俗化了成為聖誕樹。西洋的歷史只是一年生的小草。岡潔說文明必須是常盤木的。
循環法則亦是中國人的歷史觀,西洋人的進化論是一直線的歷史,每每毀滅了就沒有了。而中國則一般人都有如三國演義的開頭,「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觀念,否極又泰來,世界決不致就此斷絕。所以從來革命者的信念亦從此出。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我在京都保田邸,見了昔年日本明治維新的先驅者谷三山寫的橫額,「天道好還」四字,不覺起敬。
印度人講輪迴,然而不知是陰陽的往復循環,他們說是因緣的虛妄所成,遂以輪迴為惡,而說要解脫它,這是又把輪迴與旋律混在一起了。印度人不知有天道好還,所以印度的歷史亦不能像常盤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