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聖人

三教聖人

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它是萬經之王,版本繁多,到底哪個才是老子原版?(十五)

它是萬經之王,版本繁多,到底哪個才是老子原版?(十五): 第六十二章(河)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日以求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傅)道者,萬物之奧也。善人之所寶,不善人之所保。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Liao-Fan's Four Lessons 【Bilingual Chinese / English】 了凡四訓【中(文言)英對照】

Liao-Fan's Four Lessons Bilingual Chinese / English
了凡四訓【中(文言)英對照】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立命之學、人人必讀」

n            了凡四訓【中(文言)英對照】
1.            簡介 Introduction
2.            立命之學 The First Lesson: Learning To Create Destiny
3.            改過之法 The Second Lesson: Ways to Reform
4.            積善之方 The Third Lesson: The Way to Cultivate Kindness
5.            謙德之效 The Fourth Lesson: The Benefit of the Virtue of Humility
說明:中文部分,包含原著,目的在讓現代年輕人欣賞文言文之美,以及了解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英文部分,是採用「The Education Foundation of Liao-Fan's Four Lessons(了凡四訓文教基金會)」所錄製的英語 Audio Book。有關英文翻譯的其他版本,讀者可瀏覽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 (http://www.chinkung.org/,點選「CONFUCIAN AND CHINESE LITERARY」項目,可看到「Liao-Fan's Four Lessons -- Talk」及「Liao-Fan's Four Lessons -- Book」等其他譯本。

n          原著:明 袁了凡進士 【袁了凡 傳記(文言、白話)】

n           簡介:【本段摘自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 了凡四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淨空法師於二00一年四月十六日於大陸深圳鳳凰衛視 宣講,為時五日)

袁了凡先生,生於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卒於明神宗萬曆三十六年(1608),享年七十四。江蘇吳江人,本名袁黃、字坤儀,早年被 孔先生將一生命運算定後,遇 雲谷禪師爲其開示「命自我立」之學,遂改別號學海了凡。了凡先生盡其一生實踐改過積善之法,成為世人行善修德、改造命運的傑出典範。

「了凡四訓」是先生爲教育子孫後代所寫的四篇家訓,文理俱暢、豁人心目。清末民初 印光大師竭力提倡因而流傳甚廣,成為後人積善累德,改造命運的經典。淨空早年受教於 朱鏡宙老人,復印證於 印祖,畢生奉行,深受利益,是為解救今世眾生劫難之不二法門,又為佛門信解行證,入佛境界之大根大本也。願與我同倫共勉之。
淨空時年七十有五

n          後人演述、整理、翻譯等:
1.      民初 黃智海先生演述
2.      民國 佛陀教育基金會 編著 「了凡四訓語解精編」
3.      民國 了凡弘法學會 王麗民警官 整理 「了凡四訓白話解釋精簡本」,並依此出版『了凡四訓有聲書』、「了凡四訓英文版有聲書(Liao-Fan's Four Lessons  Audio Book)」
4.      了凡四訓(國語電影版)【大陸拍攝】http://www.amtb.org.tw/amtbcollege/big5/library.asp

n                         了凡四訓 相關文章   http://book.bfnn.org/article_20.htm 

文章名稱(依繁體筆畫順序排列)
著作、主講等
袁了凡居士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
了凡弘法學會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
佛陀教育基金會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

前往 Hotrank 首頁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南懷瑾:好多人嘴上學佛,但心裡在學魔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32/323017.html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來學佛,我問他你的父母怎麼樣了?他說這不要管了。咦?父母都不要管了,好不孝順的東西!還跑來學佛?孝順都沒有做到,人道都沒有做好,還想成佛呀?哎呀!老師,我那個媽媽脾氣好古怪,好難相處。對呀!父母難相處,夫妻難相處,這些做不到,還想度眾生?父母不是眾生啊?丈夫、妻子、兒女不是眾生啊?欺人乎!欺天乎!自欺嘛!自己的親人父母都沒有盡到孝心、愛心,對別人,對怨家,那就更不用說了。
  從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一段,就可以知道學佛是從做人開始。人都沒有做好,我要打坐,我要修法,我要灌頂,灌了頂就可以往生西方,念個咒就可以成佛了,你看這個貪心多重啊!
  有的人修了佛後,像黑社會老大,動不動就威脅你,你這樣做會下地獄,你那樣做會有報應。你吃塊肉,他橫眉冷對。你無意中說了一句佛不好的話,他怒目圓瞪,教訓你半天,如果你不聽他的,他鄭重地宣布,你會不得好死。
  正的佛永遠給人力量,給人安寧。這種動不動就嚇唬別人的,不是佛,是魔。
  有的人修了佛後,像得了焦慮症,在家搞衛生,不小心打死一只蟑螂,她難受好幾天,因為殺生了,可能會下地獄,又因為那只蟑螂很可能是他前輩子的父母,否則,它不會無緣無故來到他家裡。
  有的人修了佛後,變成了超級好人,看到別人有困難,立即興奮起來,沖上去要幫忙,也不考慮別人需不需要他的幫忙,也不考慮自己這樣幫忙會不會擾亂別人的生活,反正他是一定要幫,一定要關心。
  因為他固執地認為自己是修行人,很有能量,能夠幫到別人。其實別人不需要他的幫助,只是他需要別人的困難,別人有困難了,才能有機會展示他修行的功力。
  看到別人哭,他才有機會感歎自己生活的美好。當然最重要的是,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他認為可以為自己積點德。大多數人生活如果出了問題,當務之急是要讓自己靜下來,靜下來,問題輕意就解決了。如果你真想幫助別人,更應該靜下來。你的平靜安寧,可以讓對方覺得安全,覺得生活依然如故。
  可是有些修佛人,他看到你有問題,他急啊,像一只猴子一樣在你旁邊上竄下跳,一會提醒你要這樣,一會又提醒你要那樣,一會又說你這問題有多嚴重多嚴重,甚至還會說有什麼鬼神,擾得你不得安寧。這種關心,如同咒詛。
  有的人修了佛後,喜歡講放下,這個也放下了,那個也放下了,不去賺錢,不去工作,不去交友,不入世,天天窩在家裡,天天說放下。遲早有一天,身邊的人都會遠離他,把他也給放下。這種放下,分明是逃避。要記住真正佛是為眾生承擔更多,為眾生造福更多,這樣的你才能更好的累積自己的成佛資糧。
  有的人修了佛後,一遇到問題,立即給佛上昂貴的供品,上昂貴的香,以為越貴,佛祖就越會保佑他。這分明是在賄賂佛,把佛當成了小人,以為佛拿人東西,手就短了。
  許多修佛的人,其實是在用他的行為舉止錯誤的示范了,真正修行人的標准,給世人看。他自己都不知道造業了,因為佛教是微妙法門,一點點的相差,就可能做500年狐狸。
  學佛是好事,只是別太過了,別太執著了
  學佛是好事,只是別太過了,別太執著了。太執著修佛,記住在別人不了解佛教時,不要隨便與人討論佛教,這樣佷容易讓對方造口業,這本身就是我們要做好的問題。
  要記住佛都是用善巧方便而說法的。
  有時想一想,修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為了顯示自己比別人高一等?為了顯示自己了不起?還是為了脫離輪回呢?還是修為人處世。佛教最基本是,教我們人倫道德十善業,根本性的東西就是一點一滴做起。以身示范榜樣的力量永遠勝過你說一千道一萬。
  當然我們身邊也有許多修得非常好的人,跟他呆在一起,非常舒服,非常安寧,非常自然,非常讓人歡喜同時讓人心生敬畏,感覺有一股正能量。
  佛只能給我們解脫痛苦的方法,佛是助緣超渡我們,只有我們自己主緣才能超渡自己。超渡自己,深入自己的內心,用智慧,化解內心種種負面情緒。
  記住佛是告訴我們很多宇宙規律,並不是說佛在規定很多這個那個,佛大慈大悲不會限制我們的生活,但我們要做的是,尊敬宇宙法則,尊重一切眾生平等的規律,自然我們也就尊敬了佛,尊重了宇宙規律。
  佛法永遠是教你向內求,向內看
  還有些人永遠覺得自己所修行的法門最好,就會去說別人的法門不好,不究竟,不方便。
  要知道佛教有八萬四千修行法門的原因,是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種根性,以及眾生八萬四千種因緣,每個人因緣不同、智慧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所人都吃一種法味啊。這不但不慈悲,而且還可能造業。
  希望大家說話都要用愛語、軟語,這樣才能攝受眾生,不要動不動就以下地獄嚇唬人,很多人學了佛以後就變得與人格格不入,看到別人做什麼都很厭惡,覺得別人都會墮三惡道,這是個很不好的現象,別人現在做的正是一面鏡子,正是你沒學佛前以前犯過的錯。
  他人犧牲自己的因果在你面前示現,讓你看到的不是別人的過失,而是自己以前有多麼無明愚癡,這時候你心裡哪怕生起一絲一毫對過去造作惡業的慚愧心及忏悔心並且真誠替自他及眼前的這個人忏悔過去三世因為無明所造作的一切惡業。
  並發願縱遇生命危險也絕不再造,那麼眼前的這個人也會因為你這樣的一念發心,即使造業也變成有無量功德了。這樣說了這個人何嘗不是菩薩呀,我們要感恩他呀。
  因為佛法永遠是教你向內求,向內看,當你有這個覺知的時候,你才有真實的智慧,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心,這樣你才能達到究竟涅槃的境界呀。
  望同學們時時自省,不要借著自己學了幾天佛就肆意去指責他人,講到自贊毀他,在歷史上留名的人物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我們這個社會上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人的成就,都是算計了別人,以許多人的失敗而成就了自己。假定有人做到了我成功,別人也得利益,那就是佛道、菩薩道。學佛的重點就在這個地方,千萬要注意。